杰夫·瓦特*来杭讲喜马拉雅艺术 但他的*句话是*杭州太热了
2017年7月13日下午,西藏和喜马拉雅艺术学者及策展人、喜马拉雅艺术资源*(Himalayan Art Resources,HAR)主任和*策展人、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的创馆馆长杰夫·瓦特(Jeff Watt)受西泠拍卖所邀,在浙江世贸展览*一号馆贵宾厅来专题讲授喜马拉雅艺术。图为讲座现场
杰夫·瓦特(Jeff Watt 右)在现场
2017年7月13日,杭州入伏第二天,天气暴热,*气温逼近40度。“通常我是待在中国更凉爽的地方,所以对我来说,杭州这几天还是有点难待的。”身材高大的杰夫·瓦特(Jeff Watt,以下简称杰夫)以这一句开场白,开启了他在杭州的*次公开演讲。
当日下午,西藏和喜马拉雅艺术学者及策展人、喜马拉雅艺术资源*(Himalayan Art Resources,HAR)主任和*策展人、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的创馆馆长杰夫受西泠拍卖所邀,在浙江世贸展览*一号馆贵宾厅来专题讲授喜马拉雅艺术。
这次在杭州,杰夫讲的是喜马拉雅艺术中的造像。他通过一些精美的作品图,并配合细致的讲解,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观众提供了喜马拉雅艺术在造像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审美常识:“当我们谈论喜马拉雅艺术的时候,我们要有这样一个概念:喜马拉雅艺术是一个大的概念,如同一把雨伞,下面包含着很多的东西,它包含很多领域,如苏丹、克什米尔、印度等,所以我们不必要深究‘喜马拉雅’这个名词,它是一个大标题。”博物馆及学术机构、私人藏家及艺术品投资人构成了研究与收藏喜马拉雅艺术的三类主要人群,其中,杰夫肯定了艺术品投资人的重要作用,认为他们的存在“更好地促进了艺术品在大众中的流通”。当有人向他抱怨这一领域有太多人关注投资获利而非学术研究时,他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这样,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喜马拉雅艺术,会有更大的受众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反哺和提升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
作为知名的喜马拉雅艺术研究者,杰夫经常举办公开演讲,他擅用比喻,喜用事实性表述而非描写性表达,也没有过多修辞性的语言,很写实,无太多废话,可谓干货满满。这种轻松的演讲风格此次就有体现,比如,他提到一尊脸部比较长的雕像时,说:“可能只有他的妈妈才会喜欢他吧。”在谈到一尊身躯不算强壮的造像时,说:“在克什米尔的文化背景下,它有点胖了,而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他实在是太瘦了,应该更圆润更丰腴,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的文化差异。”
杰夫·瓦特(Jeff Watt)在演讲中
因为涉及到文化地域差异和时代的多重洗礼,喜马拉雅艺术十分复杂与丰富,不熟悉的人群很难在短时期内明白其所以然,根植此领域多年,杰夫的愿望就是把一些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以让这一领域有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他通过抽丝剥茧性的归纳整理,及有效的方法论,诙谐甚至调侃性的语言描述,将复杂内容快速有效地在短时期里转化成大众可以接受的信息,从而增强大众理解及学习喜马拉雅艺术的动力,这对喜马拉雅艺术的传播极有裨益。
基本上,即使是对喜马拉雅艺术一知半解的人,在短短的讲座时间内,基本可勾勒起关于此艺术的大体轮廓。这是一个很棒的结果。
现在,杰夫的主要精力放在运营喜马拉雅艺术网站上,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网站,集中了喜马拉雅艺术的诸多资料,与各大博物馆、拍卖公司以及私人藏家关系密切。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两汉之际从西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佛教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文化成就,为后世留下了无比丰厚的精神宝藏和文化遗产。佛教艺术尤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特殊的历史背景,神秘的派系传承和*特点的思想载体,受到人们的无尚敬爱。通过集宗教、历史、艺术价值于一体的珍品实物,佛教文化展现出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传统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